如何从意境欣赏玉雕作品

chen
原创文章
2019-12-21 02:40:51


我们看玉雕作品,是在看什么?它美在哪里?我们看的是材质和雕工。它好在哪里?我们看的是作品跟主题之间的关系。这两个问题,向来没有标准答案。

下面我们通过2019年华表奖的金奖作品,一起去探究这个永恒的话题。

我们先看一看这个作品,《怀济苍生》。


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?

冰种水头足的大雕件!黄青绿墨分明又相互交融,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画卷缓缓铺开。

在山水画卷的框架下,细腻的雕工借景随形,巧妙借用了原石的材质,创作出松花山石、田园村庄等意象。

  

从前往后,田园风光倚山峦,飞鹤翱翔彩云间;从左往右,仕人驻足古松前,农忙田园热朝天。

  

近看,画面细节栩栩如生,层次感十足,不愧为鬼斧神工之作。

这是作品带来的视觉感受,也是作品的美感所在。

但艺术作品并非只是负责美就完事了,每一件作品都在表达特定的主题,只有视觉上的美很好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,我们才说这个作品好。

  

“怀济苍生”是作品要表达的主题。那么山水田园风光和“济苍生”之间有什么联系呢?用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画卷来表达济世安民的理想合适吗?

说起“济苍生”可能你会想到李白《书情题蔡舍人雄》的“暂因苍生起,谈笑安黎元”,苍生是百姓的意思,黎元也是百姓的意思,而“济苍生”最早的出处,可以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找到。

  

大家都知道,陶渊明是一个田园诗人,陶渊明那个时代,正是儒家秩序崩坏的时代,政权斗争异常残酷,社会动荡导致民不聊生,仕人无法施展才华,纷纷隐居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。

道家老庄思想随之兴起,文人墨士重新重视起“道法自然”的无为思想,历史上赫赫有名的“竹林七贤”便是其中代表,他们对司马政权的不合作态度,便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批判。

  

有人认为,东晋士人弃黎明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,醉心于田园山水之间,实在上愧天地下愧黎民。

此言差矣,在当时大族垄断国家权力的情况下,不合作即是一种批判和反抗,况且东晋士人从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走向名教与自然合一,便是不忘出世济世安民的明证。陶渊明的诗歌有曰“或击壤以自欢,或大济于苍生。靡潜跃之非分,常傲然以称情。”其实并没有跳出孔子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的窠臼。

  

所以在作品里的,仕人隐者置身山水田园间却驻足抬首,45度仰望天空,实乃画龙点睛之笔,点明了作品的主题,也点亮了作品的旨意。

担道铁骨安黎元 怀济天下作故渊

胸中常有百姓事 隐耕不忘苍生田

当你领悟了作品的整个旨意,再观作品本身,你会发现,山水田园风光越是雕刻得美轮美奂,农忙时节场景越是刻画得栩栩如生,“怀济苍生”的主题便越发得到彰显,江山崔巍,百姓多娇,你怎能不爱?

  

作品的视觉设计和主题表达交相辉映,不愧是金奖佳作。



相关文章推荐:
`